央视首播!泾县宣纸的非遗进化论
3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推出《宣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丝绸不闻声》节目。
这是央视新闻首次单条播发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也是泾县首次出镜,给泾县和传统纸业带来了极大的信心与鼓励。
一、泾县宣纸的历史
泾县作为“中国宣纸之乡”,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享有“纸寿千年,墨韵万变”的美誉。
2009年,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泾县宣纸的制作
原料:泾县宣纸承载了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智慧结晶,“三丈三”所选用的青檀皮、沙田稻草等天然原料需要经过蒸煮、漂白、打浆等108道纯手工工序。
捞纸:需要50多名经验丰富的捞纸师傅仅靠手上的动作控制宣纸的重量,做到每刀宣纸100张,重量误差不超过50克。
板榨:压出纸张中多余的水分,再进行后续的烘帖、晒纸等100余道烦琐而精细的程序。
三、宣纸传承与创新
宣纸的价值超越了物质本身,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文明历史的桥梁。
传统技法制作的宣纸经久不脆、吸水润墨、不蛀不腐,机制纸至今都无法完全取代。
响应“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关于非遗保护与活化利用的要求,泾县深挖宣纸文化内涵,在科技引领的前提下不断推动宣纸产业集群成势,推动了宣纸的传承与创新。